
传承先贤智慧,叩问千年哲思。为进一步加强书香校园建设,推动全民阅读水平逐步提升,10月28日下午,德州市实验中学“书香实验·线下共读”活动在明德楼二楼阅览室举行。
本期共读内容是唐曾磊的《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》第四十章和四十一章,采取轮流诵读、集体讨论的形式。

第40章 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
循环往复是“道”的运动规律,柔弱谦下是“道”的作用方式;万物由“有形”而生,而“有形”本源于“无形”的道。这提醒我们在教育中要摒弃单向灌输的“教”,转而以“反”的思维关注学生的反馈:通过课堂互动、作业复盘等方式,依据学生的真实反应动态调整教学策略;秉持“弱”的智慧,不偏倚优等生,而是对基础薄弱、性格内向的学生倾注更多耐心,以包容托举成长。
第41章 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,不足以为道。故建言有之:明道若昧,进道若退,夷道若纇,上德若谷,大白若辱。广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,质真若渝,大方无隅,大器免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,道隐无名。夫唯道,善贷且成。
这一章告诉我们,不同认知层次的人对“道”的态度各异:上士践行、中士疑信、下士嘲讽,而“道”的特质本就含蓄辩证:光明似暗、前进似退、平坦似崎,高德若谷、至洁含瑕,大器晚成、大音希声、大象无形,唯有“道”能滋养万物善始善终。
在教育中,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接受度差异,摒弃统一标准,推行分层教学;也要正视成长的“非线性”,接纳暂时的退步与试错,不苛求“直线进步”;更要淡化功利化评价,不能唯分数论,应如“道”般默默支持学生,以日常细节引导品格自然生长。
这两章蕴含的教育智慧是:以“反”调教学,跳出单向输出,以学生反馈为锚点动态调整教学;以“弱”育众“生”,不偏爱优生,以耐心帮扶弱势学生;以“异”定方法:尊重接受度差异,分层设计学习任务; 以“隐”助成长:包容试错、淡化功利,关注品格的长期养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