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先贤智慧,叩问千年哲思。为进一步加强书香校园建设,推动全民阅读水平逐步提升,9月16日下午,德州市实验中学书香实验·线下共读活动在明德楼二楼阅览室举行。
本期共读内容是唐曾磊的《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》第三十二章,采取轮流诵读、集体讨论的形式。
第32章 道常无名,朴虽小,天下莫能臣也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。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。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。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。
“朴”指事物未经雕琢的本真状态,放在教育领域,则对应着学生的天性与潜能。教育不应该以标准化的模式去塑造人,更要避免用单一分数等功利化目标压抑孩子们的天性,这就好比强行将川谷改造成江海,违背了它的自然流向,必定不会有好的效果。就像有的孩子喜欢探索自然,就没必要强行要求他花更多时间去刷题,而是可以借助自然观察来延伸学习,守护好他的好奇心这一本真的“朴”,保持学习的热情比依靠刷题考出好成绩更重要。
“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”“民莫之令而自均”,这两句强调管理者无需刻意发号施令,只需守住“道”(教育规律),个体自会主动顺应成长的节奏。在教育中,这意味着要减少灌输式说教,转而搭建支持性环境,比如教师不强制要求学生必须背诵某个知识点,而是通过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,让学习动力从被动服从变为主动需求,就如同天地不需要命令,甘露自然会均匀的滋养万物一样。
这一章以“朴”喻本真,以“道”明规律。于教育而言,既要呵护学生天性潜能,不以功利目标、标准化模式戕害本真,又要遵循教育规律,营造支持性环境,让学生主动顺应成长节奏,自主探索学习,启示我们以引导代替控制,让成长自然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