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先贤智慧,叩问千年哲思。为进一步加强书香校园建设,推动全民阅读水平逐步提升,9月9日下午,德州市实验中学“书香实验·线下共读”活动在明德楼二楼阅览室举行。
本期共读内容是唐曾磊的《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》第三十章和第三十一章,采取轮流诵读、集体讨论的形式。
第30章 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,其事好还。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。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善有果而已,不敢以取强。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骄,果而不得已,果而勿强。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。
这一章的核心是要领会“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”。从教育视角看,就是以“道”施行教育,而非依靠管控、惩罚与强迫。现实里,不少家长、老师总爱盯着孩子的问题,总想揪着孩子批评,强迫其痛苦地改变,这其实就是“以兵强天下”,可这么做,往往事与愿违,难以“善有果”。正确的做法应是“不以兵强天下”,依“道”施教育,践行“无为而治,无为而教”。“无为”并非什么都不做,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与自然发展规律。当觉得孩子有不足时,若强行去改变,会让孩子痛苦;而当认可孩子的优点,助力其变得更优秀时,这个过程是顺应孩子内心的,能让孩子愉悦,这才是“无为而治”在教育中的体现。
第31章 夫兵者,不祥之器,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君子居则贵左,用兵则贵右。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,恬淡为上。胜而不美,而美之者,是乐杀人。夫乐杀人者,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。吉事尚左,凶事尚右。偏将军居左,上将军居右,言以丧礼处之。杀人之众,以悲哀泣之;战胜以丧礼处之。
这里的“兵”,理解为武器更贴切,好的武器是不祥之物,人们会躲避、厌恶,有道之人也不愿使用。放到教育中,家长、老师在教育孩子时,常遇孩子不配合的情况,有些家长、老师就想用“兵”,也就是打骂、惩罚等对抗式方法来管教孩子,可这种对抗式教育是“不祥”的,家长若与孩子对抗,最终必败,因为孩子赢了,家长目的没达到;家长赢了,孩子可能更不听从,教育依然失败。所以,只要想用压制的方式解决教育问题,必然会失败。
《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》这两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,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。摒弃压制对抗的管教模式,拒绝过度干预的教育心态,以顺应成长规律的引导为核心,让教育回归促进成长而非彰显权威的本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