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先贤智慧,叩问千年哲思。为进一步加强书香校园建设,推动全民阅读水平逐步提升,9月2日下午,我校“书香实验·线下共读”活动在明德楼二楼阅览室举行。
本期共读内容是唐曾磊的《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》第二十八章和第二十九章,采取轮流诵读、集体讨论的形式。
第28章 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。为天下溪,常德不离,复归于婴儿。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。为天下式,常德不忒,复归于无极。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复归于朴。朴散则为器。圣人用之,则为官长。故大制不割。
教育者需“知雄”,清楚知识权威、引导者的角色力量,但更要“守雌”,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,像“天下溪”一样包容学生的差异与不足。不急于否定学生的错误,而是以耐心倾听、温和引导代替强硬批评,让学生在安全感中自主修正,如同“复归于婴儿”般保持对知识的天然好奇。教育者“知白”,明确教育目标与正确方向,但需“守黑”,理解成长是一个充满试错、混沌的过程,不急于追求立竿见影的“明亮”结果。允许学生在探索中走弯路,不强迫他们立刻掌握标准答案,而是陪伴他们在“暗昧”中积累经验,最终“复归于无极”,触及知识与思维的本质。启示教育应摒弃强势灌输、急于求成的心态,以包容、等待、回归本真的态度,让教育成为滋养生命成长的“溪涧”与“川谷”,最终实现“大制不割”。
第29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无执,故无失。夫物或行或随,或歔或吹,或强或羸,或挫或隳。是以圣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
万物有“或强或羸、或挫或隳”的差异,孩子的成长节奏、天赋特质也各不相同。教育者需摒弃“标准化”思维,接受有的孩子早熟、有的晚成,有的擅长理性、有的偏向感性。不要求所有学生在同一学科达到相同水平,而是根据其特点引导发展,避免用单一评价标准(如分数)否定孩子的价值。
《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》这两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,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。教育的本质不是“塑造”或“控制”,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,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适度引导,摒弃极端与过度的行为,让成长自然发生,这正是“无为而无不为”在教育中的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