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校园信息 > 校内新闻

读书 || 书香实验 线下共读

发布时间:2025-07-03 08:47

640 (1).jpg

传承先贤智慧,叩问千年哲思。为进一步加强书香校园建设,推动全民阅读水平逐步提升,7月1日下午,德州市实验中学书香实验·线下共读活动在明德楼二楼阅览室举行。本期共读内容是唐曾磊的《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》第二十六章和第二十七章,采取轮流诵读、集体讨论的形式。

640.jpg

第26章 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。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,虽有荣观,燕处超然。奈何万乘之主,而以身轻天下?轻则失根,躁则失君。

教育的“厚重”体现在基础知识、品德修养与价值观的积淀。如同树木需深扎根系,学生若缺乏对核心知识的扎实掌握,或忽视诚信、坚韧等品格培养,便会陷入“轻飘”。如过度追求技巧速成、应试分数,却丧失独立思考与终身学习的能力。“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”,可理解为教育者需以自身的品德与学识为“辎重”,教师若空谈道理却言行不一,家长若要求孩子自律却自身沉迷手机,便如同“轻根”,难以令教育产生说服力。当下部分教育急功近利,恰似“万乘之主以身轻天下”,忽视了人格与能力的底层建构,最终导致孩子抗压能力弱、目标感缺失。教育的本质是“潜移默化”,而非强行灌输。如父母重视阅读,孩子自然易形成阅读习惯;教师保持对知识的敬畏,学生也会受其感染摒弃浮躁。

第27章 善行,无辙迹;善言,无瑕谪;善数不用筹策;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;善结,无绳约而不可解。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;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。是谓袭明。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;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不贵其师,不爱其资,虽智大迷,是谓要妙。

真正高明的教育,如同“善行无辙迹”,不刻意留下强制的痕迹,而是通过情境浸润、言传身教引导学生。例如,教师不生硬灌输价值观,而是通过讲述历史故事、组织社会实践,让学生在体验中自发领悟;家长不以命令式口吻要求孩子学习,而是通过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,让孩子主动亲近知识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,有不同的天赋与成长节奏。教育者应发现并珍视学生的闪光点:成绩不佳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,可鼓励其参与实践项目;性格内向的学生,可引导其通过写作或艺术表达自我。

《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》这两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,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。真正的教育不是“轻飘”地追求表面成果,而是以“厚重”的根基与“沉静”的耐心,让孩子在扎实的土壤中自然生长。就像水流虽缓却能穿石,教育的力量正藏在“重”与“静”的智慧里,而非急功近利的“轻躁”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