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先贤智慧,叩问千年哲思。为进一步加强书香校园建设,推动全民阅读水平逐步提升,4月22日下午,德州市实验中学书香实验·线下共读活动在明德楼二楼阅览室举行。
本期共读内容是唐曾磊的《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》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,采取轮流诵读、集体讨论的形式。
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,当其无,有车之用。埏埴以为器,当其无,有器之用。凿户牖以为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。故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。
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的孔洞当中,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,才有车的作用。揉和陶土做成器皿,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,才有器皿的作用。开凿门窗建造房屋,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,才有房屋的作用。所以,“有”给人便利,“无”发挥了它的作用。老子通过车毂、器皿、房屋这三个例子,说明“有”和“无”是相互依存、相互作用的。“有”提供了事物的实体和基础,而“无”则赋予了事物的功能和价值。在教育中,“有”可以理解为知识的传授、技能的培养等有形的教育内容和活动;“无”则可以理解为教育过程中的留白、启发式引导等无形的教育方式和氛围。教育应该在“有”和“无”之间寻求平衡,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,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去思考、探索和创造,让学生在无形的教育氛围中自主地发展和成长。在教育中,教师应该认识到“无”的重要性,例如,在教学过程中,不要过于强调标准答案和固定的教学模式,而是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,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。同时,教师也要注重营造宽松、和谐的教育氛围,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。人们往往只注重“有”的作用,而忽略了“无”的作用。
第十二章 五音令人耳聋;五味令人口爽;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;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
缤纷的色彩,使人眼花缭乱;嘈杂的音调,使人听觉失灵;丰盛的食物,使人舌不知味;稀有的物品,使人行为不轨。因此,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其他,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。老子指出,过多的感官享受和物质欲望会使人失去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幸福。圣人懂得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,而不被外在的物质所迷惑,从而保持内心的清净和自在。老子在这一章中强调了“为腹不为目”的重要性,即追求内在的满足而不是外在的物质享受。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明白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来自于内心的充实和自我实现,而不是外在的物质财富和地位。
《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》这两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,启示教育者要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,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,让学生能够在“无”中发现“有”,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。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,懂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不在于物质的追求,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富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