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校园信息 > 校内新闻

读书 || 书香实验 线下共读

发布时间:2025-04-09 14:26

640 (1).jpg

传承先贤智慧,叩问千年哲思。为进一步加强书香校园建设,推动全民阅读水平逐步提升,4月8日下午,德州市实验中学书香实验·线下共读活动在明德楼二楼阅览室举行。

本期共读内容是唐曾磊的《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》第六章至第八章,采取轮流诵读、集体讨论的形式。

640.jpg

第六章 绵绵若存,用之不勤

“绵绵若存”表示一种事物的存在状态是细微、连续不断的。就像一种力量或者一种东西,它不是那种强烈的、间断性的存在,而是轻柔、持续地存在着。“用之不勤”中的“勤”在这里不是勤奋的意思,而是穷尽的意思。真正的教育不是疾风骤雨式的灌输,而是一种持续的、潜移默化的影响。例如,良好品德的培养不是通过几次大型的道德宣讲就能完成的,而是在日常生活中,通过无数细微的教育场景,如教师的以身作则、校园文化的点滴熏陶等持续地影响学生,这种影响就像涓涓细流,看似微弱却连绵不断


第七章 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

圣人做事不会考虑个人的得失,总是把大家的利益放在前面,把个人的好处放到后面,当你每一次都把自身的好处放到后边时, 人们就会把你放到前边。“身存”不是指肉体存在多久,指的是名声,精神之身长存。“非以其无私邪?故能成其私。”这里的“无私”是指不刻意追求个人的私利,从表面上看是一种无我利他的态度。“成其私”则表明最终却能达成自身的利益或目标。教育者如果秉持“无私”的态度,不是仅仅为了个人的名利(如获得教学奖项、晋升职称等)去教育学生,而是真正从学生的成长、发展出发,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,给予他们知识、品德、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,那么最终教育者自己也会收获很多。例如,可能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,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能力也会不断提升,这就是“成其私”的体现。


第八章 上善若水

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,水滋养万物,却不与万物相争。水具有很多美好的品德,它可以适应各种环境,处于低洼之处而不抱怨;它至柔却能克刚,看似柔弱无力,却有着巨大的力量,如水滴石穿;它随物赋形,在不同的容器中有不同的形状,象征着一种灵活与包容。教育者应像水一样具有包容性。在教育场景中,这意味着接纳不同性格、学习能力和背景的学生。就如同水可以容纳各种杂质一样,教育者不能对学生有歧视的态度。例如,对于学习成绩差或者有特殊行为习惯的学生,教育者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,给予他们平等的教育机会。水滋润万物却从不张扬。教育者也应该具备这种谦逊的品质。教育者不应过度强调自己的功绩,而是要将重心放在学生的成长上。比如,当学生取得成绩时,教育者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,而不是凸显自己的教学成果。

640 (1).jpg

《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》第六至八章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,教育者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的提升,做到言行一致,诚实守信,如同水“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”,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。此外,教育者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,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,做到“事善能,动善时”,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。